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团学工作 > 正文

学工动态

学工动态

团学工作

西南大学“禾韵乡研”实践队培训科普双动力,赋能乡村助振兴

来源: 日期:2025-07-14点击:

2025年7月11日,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禾韵乡研”实践队前往梁平区安胜镇金平村开展“农机培训进乡村,科普惠民乡村行”的主题宣讲会。实践队成员向村民宣传了水稻种植新技术、水稻虫害问题及防治措施、低碳生活及节约资源的环保知识,旨在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科学防治方法以期提升水稻种植效益,助力村民增收,推动乡村绿色生产与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图为村民认真倾听实践队队员宣讲场景

首先,梁平科技小院博士生梁锦鹏为村民们介绍了侧深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情况,针对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增产情况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讲述。通过机械化插秧的侧深施肥技术,能够极大地省时省工,提升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增产,为实现粮食高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新技术的支持与宣传。这不仅有利于当地水稻生产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也生动体现了科技兴农、人才下乡在服务“三农”、赋能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

梁平科技小院研究生殷泷介绍了另一种水稻种植技术——旱直播覆膜,该技术通过机械化操作实现施肥、旋耕、覆膜、播种一体化,能够大幅节约灌溉用水,为发展节水型农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的可降解覆膜,强力抑制了杂草生长、减少了除草成本和农药依赖,实现了生态环保与生产效益的双赢。这一技术的推广,不仅为当地水稻增产增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更深刻体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图为研究生殷泷为村民介绍旱直播覆膜技术

接着,梁平科技小院研究生王至硕为村民们宣传了水稻常见病虫害及主要防治措施,他结合图谱讲解了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如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等,并针对每种病虫害,介绍了其发病症状、高发时期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用药等。此次宣传有效提升了村民对病虫害的早期识别能力、科学应对能力和综合防控水平,引导农民从“被动救灾”转向“主动预防、科学管理”,显著增强了水稻生产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性,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和推动当地水稻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植保知识基础。

实践队成员刘锶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村民日常生活实际,从低碳生活的概念、意义讲起,向村民们阐述了气候变化的现状、高碳生活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供了如节约水电、减少一次性用品、优选公交等贴近乡村实际、简单易行的“低碳妙招”,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实践。这激发了村民们从身边小事着手、积极参与环保的内生动力,推动了生态文明理念在乡村的扎根,引导村民逐步摒弃高碳习惯,在点滴生活中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是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队成员许潇文为村民讲解水资源浪费问题

最后,实践队成员许潇文详细讲解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以及森林、河流等生态系统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针对环保节约,她提出生活节水妙招,如循环利用淘米水浇花、使用节水器具;倡导节约用电、纸张双面使用等习惯。将宏大的生态保护理念精准拆解为村民触手可及的日常实践。此次宣讲有力引导村民将环保意识转化为持之以恒的生活习惯,是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的关键推动力,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贡献了务实智慧。

此次活动既为村民介绍了先进农业技术以提升种植效益、助力增收,又通过低碳环保知识普及推动乡村绿色生产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技术与环保双动力。未来,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禾韵乡研”实践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基础,持续深化“农机培训进乡村”系列实践,扩大农业新技术的宣传与推广,针对水稻种植全周期引入更多现代化农业新技术。同时,结合乡村生态振兴需求,拓展低碳环保知识宣讲维度,增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农资推广等内容,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图为西南大学“禾韵乡研”实践队与金平村村民合影

供图/“禾韵乡研”实践队

供稿/刘锶煜

编审/张欣如

终审/牟秦杰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邮编:400716

电话:023-68251249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大资环研究生会

青听资环

西大资环B站

版权所有 @202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