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拥有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4个一级学科门类,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历结构的资源环境学科门类较齐全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55人,博士后7人,教授、研究员3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职称60人,博士导师33人,硕士导师56人。国家级人才9人次。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重庆市级人才1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2022年由谢德体教授领衔的“土壤肥料学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院现有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2个,重点二级学科4个,国家级监测站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1个,部级野外观测试验站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国际合作基地10个,农业部研究室4个,校建研究所2个。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土壤学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5个。“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重庆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600余人,其中博士后、博士、硕士生近600人。
学院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学院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理念,启动了“光炯行动计划”,开办了“光炯”创新实验班,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择优实施本-硕,硕-博连读培养机制和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等。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土壤肥料学》;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学和土地资源管理学3个教学团队是重庆市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教学科研条件好,设备先进,有17000多平方米的独栋办公与实验大楼,拥有一批如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同位素质谱仪、光合/荧光测定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价值达到6000万元的大型仪器。
学院在2008—2020年期间,承担国家“863”、“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以及国家、部、省攻关项目和地方项目270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近5.4亿元,年科研经费在全校名列前茅;获省部级三等以上奖励20项,出版专著、译著、全国性教材40多部,发表中外科技论文近 38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900篇,申请获授权发明专利77项。学院技术服务能力强,与地方政府、农业科研单位及企业共同创建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近70个,建立了50多个科研教学实习基地,技术咨询与服务项目辐射全国各地。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印度、埃及、土耳其等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和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学术交流、合作科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学院现有“三峡库区面农田养分高效利用与面源污染防控”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三峡库区水环境监测与模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两个国家级引智合作平台。外籍全职教师5位,其中3位为国家级人才。2021年学院为全校本科学生新开设4门全英文国际课程,至今学院已经开设14门全英文课程。学院定期与海外名校合作专家召开视频会议交流研讨、合作撰写SCI论文、联合申请国际科技合作课题等,不断提高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学院现有外籍留学生17名,出国交流学生人数2人。具体合作情况:1、与温莎大学、滑铁卢大学、麦克马斯特以及加拿大农业部下属单位合作,获得两国或中国资助国合项目7项,建成库区小流域远程智能全天候农业面源监测站,合作发表论文篇10+篇。2、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西澳大学、格里菲斯大学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以及新西兰GNSScience等机构展开积极合作,建立了中澳农业大数据中心,近年联合培养中、非、澳籍3名博士。3、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开展水环境模型研究,合作培养了5名博士;4、引进EuroChem环保型作物专用肥9种,在西南地区开展施用技术研究;5、与土耳其萨班哲大学合作,开展绿色农产品营养生物强化技术研究,获得4项合作项目。
学院秉承“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的院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保障、科技创新为支撑,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数据截至2022年3月)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邮编:400716
电话:023-68251249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大资环研究生会
青听资环
西大资环B站
版权所有 @202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