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全国科普活动月之际,资源环境学院土壤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再度以党建为引领,搭建“高校实验室+中学实践”科普桥梁——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朝阳中学十余名学生走进专业实验室,在支部成员的悉心指导下,开展水土污染治理科学探索小实验,将党建工作与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深度融合,续写“高校+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新篇章。

作为支部书记,王帅副教授始终强调“党建赋能科普,专业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此次活动正是支部继指导朝阳小学学子斩获第十二届重庆科普讲解大赛北碚赛区佳绩后,又一次聚焦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实践行动。为确保实验安全有序、科普成效显著,支部精心统筹力量,副书记何春波、组织委员何竟维、宣传委员白果鑫、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黄光杰、梅俊姚积极响应以及光炯创新本科实验班向芸瑶共同参与指导,形成“党员带头、骨干参与、学子协同”的立体化指导阵容。


本次科普指导为系列课程,早在2025年1月就启动了相关课程,内容涵盖参观侯光炯纪念馆以及水土污染治理基础课程,学院刘星和张甜老师作为专业指导教师参与了指导过程。


实验过程中,指导团队并未简单“灌输”知识,而是延续支部“引导式科普”的特色模式。从“模拟生活污水成分”的样本制备,再到“水质检测指标解读”的原理讲解,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面对“如何快速降低污水COD、氮和磷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去除测定方法构建过程”等问题,指导老师们耐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论,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水污染治理的科学逻辑,感受环境学科“守护绿水青山”的现实意义。
“原来污水处理需要这么多科学步骤,以后再也不会随意浪费水资源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一名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感慨道。朝阳中学的同学们则围绕“校园雨水回收利用”提出创意设想,与指导老师展开热烈讨论。这种“实验室里学科学、实践中悟责任”的模式,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环保意识与科研兴趣,更将支部党员的专业素养转化为服务基础教育的实际成效,践行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的工作要求。
据悉,土壤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始终将科普服务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此前与朝阳小学合作的“土壤生态+”系列课程已形成成熟经验。此次携手两校开展水污染治理实验,是支部拓展科普领域、深化党建实践的新尝试。未来,支部将在王帅老师的带领下,持续完善“党建引领科普”机制,推动“水土污染治理研学营”“环境科学进校园”等常态化项目落地,为川渝地区青少年科学教育贡献高校党支部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建赋能、科普惠民”的初心使命。
(土壤研究生第一支部/供稿、供图,刘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