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开题报告安排(12月13日 8:30-12:30) |   |   |   | 
   
    | 分组 | 序号 | 姓名 | 导师 | 选题题目 | 地点 | 评委老师 | 备注 | 
   
    | 第1组 | 1 | 白果鑫 | 张磊 | 长热浪期天气和越冬休眠期对澎溪河水华强度和种群结构的影响 | 32-501 | 郭涛(组长) |   | 
   
    | 第1组 | 2 | 陈冉玲 | 申鸿 | 多重功能植物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对番茄促生抑病与农残降解效果分析 |   | 代先祝 |   | 
   
    | 第1组 | 3 | 陈薪宇 | 高明 | 生物炭施用量对酸性紫色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   | 邓燕 |   | 
   
    | 第1组 | 4 | 单文龙 | 刘新敏 | 基于功能材料的黄壤内力作用调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   | 罗红燕 |   | 
   
    | 第1组 | 5 | 董勋卓 | 李兆磊 | 酸化对土壤微生物和碳循环的影响 |   | 严宁珍 |   | 
   
    | 第1组 | 6 | 杜龙旭 | 张伟/杨怀玉 | 蔬菜磷素高效吸收的根毛特征及调控途径 |   |   |   | 
   
    | 第1组 | 7 | 冯大志 | 习向银 | 不同饼肥种类及用量对彭水地区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   |   |   | 
   
    | 第1组 | 8 | 郭蕊婷 | 李振轮 | 产胞外聚合物耐酸微生物菌群构建及其改良土壤结构的研究 |   |   | 24级3+2+1 | 
   
    | 第1组 | 9 | 郝亚宁 | Heinz Rennenberg/胡斌 | 沙棘对海水和洪水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根际微环境研究 |   |   |   | 
   
    | 第1组 | 10 | 何春波 | 倪九派/倪呈圣 | 激光烧结制备高效生物质燃料电池电极 |   |   |   | 
   
    | 第1组 | 11 | 黄海洋 | 石孝均 | 不同耕作制度下紫色土土壤酸化治理模式研究—基于VSD+模型 |   |   |   | 
   
    | 第1组 | 12 | 李彬羽 | 李楠楠 | 油菜根际耐酸菌株的筛选及功能验证 |   |   |   | 
   
    | 第2组 | 13 | 李国涛 | 代先祝 | 小球藻与乳酸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水产养殖废水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 32-502 | 高明(组长) |   | 
   
    | 第2组 | 14 | 李浩然 | 马明 | 大气CO2升高与土壤铅对油菜光合生理及富集特性的影响 |   | 杨刚 |   | 
   
    | 第2组 | 15 | 梁康 | 李振轮 | 重庆市长寿区商用草皮地复耕土壤快速培肥技术模式研究及评价 |   | 翟航 |   | 
   
    | 第2组 | 16 | 林奇 | 李睿 | 土壤表面性质与矿质养分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   | 申鸿 |   | 
   
    | 第2组 | 17 | 刘佳坪 | 郭涛 | 不同腐殖酸对土壤磷有效性影响 |   | 李佳佳 |   | 
   
    | 第2组 | 18 | 刘庆卫 | 马莹 | 细菌挥发性化合物缓解拟南芥镉毒害作用机制研究 |   |   |   | 
   
    | 第2组 | 19 | 刘拓宏 | 李振轮 | 好氧产酸菌的产酸特性及提升土壤供铁能力的应用研究 |   |   |   | 
   
    | 第2组 | 20 | 伦雨 | 张勇 | 抵抗青枯菌侵入的瓶颈效应精确量化及影响因素评价 |   |   |   | 
   
    | 第2组 | 21 | 马超 | 李勇 | Ceriporia lacerate HG2011和Lysobacter enzymogenes HYP18对氮磷的减肥增效机制研究 |   |   |   | 
   
    | 第2组 | 22 | 孟倩 | 慈恩 | 重庆市古红黏土发育土壤的特性及分类研究 |   |   |   | 
   
    | 第2组 | 23 | 宁文文 | 张宇亭 | 绿肥覆盖管理对果园土壤有机碳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   |   |   | 
   
    | 第2组 | 24 | 欧畅畅 | 罗红燕 | 海拔梯度下乡城县高原土壤微生物与线虫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及资源限制响应 |   |   |   | 
   
    | 第3组 | 25 | 欧阳逸霖 | 刘洪斌 | 多源遥感数据协同下三峡库区土壤碳氮预测制图研究 | 32-504 | 杨怀玉(组长) |   | 
   
    | 第3组 | 26 | 潘玮涵 | 郎明 | 玉米体系外源有益菌添加与土著微生物互作对土壤碳磷高效利用的探究 |   | 田锐 |   | 
   
    | 第3组 | 27 | 桑愉 | 张伟 | 生物酶促进不同来源有机肥磷素高效利用的机制研究 |   | 张宇亭 | 24级3+1+2 | 
   
    | 第3组 | 28 | 上官文高 | 肖然/苏晓轩 | 不同碳材料对猪粪堆肥过程中氮保留和促腐机理研究 |   | 王帅 |   | 
   
    | 第3组 | 29 | 孙丽洋 | 肖然 | 不同原料水热炭对土壤增碳、土壤团聚体以及其微生物机制的影响研究 |   | 马黎华 | 24级3+1+2 | 
   
    | 第3组 | 30 | 田野 | 周鑫斌 | 奉节特色烟区土壤退化精准修复技术研究 |   |   |   | 
   
    | 第3组 | 31 | 童婧 | 张伟 | 局部养分供应调控玉米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的生物学过程 |   |   | 24级3+2+1 | 
   
    | 第3组 | 32 | 王春辉 | 倪呈圣 | 改性铜基材料应用于乙醇高值化利用 |   |   |   | 
   
    | 第3组 | 33 | 王恒锐 | 倪九派/倪呈圣 | 氮掺杂改性TiO2氧化沉降大气一氧化氮研究 |   |   |   | 
   
    | 第3组 | 34 | 王江海 | Heinz Rennenberg/胡斌 | 生物炭施用对农田土壤呼吸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全球荟萃分析 |   |   |   | 
   
    | 第3组 | 35 | 王茜 | 刘璟 | 含砷矿区羟砷铁矾矿物溶解度及其生物还原作用下的释砷规律 |   |   |   | 
   
    | 第4组 | 36 | 王莹莹 | 张跃强 | 长期不同施肥对紫色土供镁特性的影响 | 32-505 | 张磊(组长) |   | 
   
    | 第4组 | 37 | 王泽宇 | 张宇亭 | 绿肥覆盖栽培对果园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 |   | 李睿 |   | 
   
    | 第4组 | 38 | 吴昌福 | 马明 | 大气CO2升高和土壤铅耦合胁迫对油菜代谢转录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   | 习向银 |   | 
   
    | 第4组 | 39 | 吴梦茹 | 杨刚 |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锑在矿物上的吸附 |   | 胡勇 |   | 
   
    | 第4组 | 40 | 吴天昊 | 申亮 | 基于生物基可降解保水剂的研发 |   | 唐颖 |   | 
   
    | 第4组 | 41 | 谢诗雨 | 李忠意 | 四川盆地不同岩层发育紫色土的酸碱度特征 |   |   |   | 
   
    | 第4组 | 42 | 熊伟杰 | 肖然 |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与猪粪共水热碳化制备高质量水热炭 |   |   |   | 
   
    | 第4组 | 43 | 徐强 | 严宁珍/高明 | 改良剂和秸秆还田协同对稻/油轮作系统土壤质量的影响 |   |   |   | 
   
    | 第4组 | 44 | 杨文康 | 王孝忠 | 西南地区蔬菜生产养分零盈余、碳零排放潜力分析 |   |   |   | 
   
    | 第4组 | 45 | 杨艳林 | 徐卫红 | 白菜钙转运重要候选基因ACA10的功能研究 |   |   |   | 
   
    | 第4组 | 46 | 杨云飞 | 王孝忠/张彤 | 优化水肥管理对西南地区露地蔬菜生产效果综合评价 |   |   |   | 
   
    | 第5组 | 47 | 叶思丽 | 石孝均/张宇亭 | 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下的产物特性及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 32-506 | 李勇(组长) |   | 
   
    | 第5组 | 48 | 尹江琴 | 朗明 | 外源添加有益菌对微生物介导的碳磷转化机制及水稻生长效应的探究 |   | 李忠意 |   | 
   
    | 第5组 | 49 | 张鹏飞 | 蒋先军 | 全程氨氧化细菌在土壤中的生态位分化及影响因子 |   | 张伟 |   | 
   
    | 第5组 | 50 | 张天爱 | 魏朝富/王冲 | 磁性钙钛矿活化PMS降解水中典型PPCPs的研究 |   | 肖然 |   | 
   
    | 第5组 | 51 | 张婷 | 李楠楠 | SLPTP1对木栓质及木质素前体转运的功能研究 |   | 高佳佳 |   | 
   
    | 第5组 | 52 | 张婷婷 | 王子芳 | 外源有机质添加下菲对线蚓(Enchytraeus albidus)的毒性效应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   |   | 
   
    | 第5组 | 53 | 张文琪 | 钟守琴 | 降雨条件下垄作稻田土壤团聚体的崩解及养分释放 |   |   |   | 
   
    | 第5组 | 54 | 张耀武 | 唐颖 | 紫外老化对纳米塑料表面性质及团聚行为的影响 |   |   |   | 
   
    | 第5组 | 55 | 张瑜 | 张跃强 | 柑橘绿色生产体系活性氮去向研究 |   |   |   | 
   
    | 第5组 | 56 | 赵鑫宇 | 刘峰 | 考虑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社会-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   |   |   | 
   
    | 第5组 | 57 | 郑宏宇 | 邓燕 | 不同有机替代下紫色土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对玉米磷吸收的影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