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31日,资源环境学院围绕“筑牢安全防线,赋能绿色发展”活动主题,紧密结合学科特色,成功举办了2025年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系统化宣传教育与多元化实操训练,全面强化了师生的安全意识与应急技能,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构筑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活动初期,学院充分利用主题展板、多媒体投屏等宣传载体,直观呈现典型实验室安全问题,深刻阐释了安全规范的严肃性与重要性,将“安全规范”的核心要旨贯穿活动始终,有效引导师生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

为激发师生主动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学院依托实验室安全数字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有奖知识问答活动。活动采取“快问快答”形式,题目涵盖应急处置、危化品管理、特种设备操作、消防知识及危险废弃物处理等重点内容。师生现场随机抽题、即时作答,答对即可获得定制奖品。活动累计发放奖品约200份,现场互动踊跃,气氛热烈,达到了“以学促安、见行见效”的活动目标。

实践是检验与提升安全能力的根本途径。本次活动突出实操导向,围绕危险废弃物处置、实验室实景培训与消防应急演练三大板块组织演练,推动师生将安全知识转化为规范操作能力。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演练方面,演练模拟了废液泄露、固体废物不规范存放等常见风险场景,完整呈现了从分类、收集到处置的全流程规范操作。通过亲身参与,师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应急器材的使用方法,更将“规范处置、安全环保”的责任意识深植于心,切实巩固了实验室安全的末端防线。
实验室安全实景培训方面,学院面向实验室安全管理一线师生,由实验室安全监理带队深入实验现场进行培训,通过实地讲解场所功能布局、危化品储存与使用、特种设备操作管理等关键规范,将抽象条款转化为具体场景下的操作指南,有效帮助师生直观理解安全要求,统一安全标准,从源头上夯实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根基。

消防安全实操训练方面,学院紧扣“实践引领”原则,聚焦实验室特定场景,针对报警、灭火、疏散等关键环节,组织师生亲身体验消防器材操作与初期火灾扑救。这种“零距离”的实战模拟,有效帮助师生克服了对火情的畏惧心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宝贵的实战能力,为创建平安、稳定的实验室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是资源环境学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推动安全与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扎实、成效显著,系统提升了学院本质安全水平。未来,学院将持续巩固活动成果,常态化推进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贡献更大力量。
(文字:程永毅;图片:资源环境学院;初审:张绿霞;复审:杨蕊;终审:卢坤)